
近日,一項臥底行動披露了紐約市機構普遍違反該市語言服務法律的情況。由市長移民事務辦公室(MOIA)和市長運營辦公室于2010年共同發(fā)起的語言服務暗訪者(Language Access Secret Shopper,簡稱LASS)計劃,派遣了掌握多種語言的實習生前往各城市服務中心,偽裝成非英語使用者。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評估這些中心是否按要求提供了必要的筆譯和口譯服務。
上個月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令人咋舌。在2023年接受評估的148個服務中心中,超過半數(shù)被查出違反了地方法律第30條,該法條規(guī)定市機構必須提供該市十種最常見非英語語種的翻譯文件和口譯服務。尤其令人擔憂的是,近40%的中心竟缺乏任何翻譯材料,而四分之一的中心則未提供法律所要求的口語翻譯服務。
這些調查結果的嚴重性得到了包括非洲社區(qū)聯(lián)合會(African Communities Together)執(zhí)行主任阿瑪哈·卡薩(Amaha Kassa)在內的多方人士的強調?!斑@完全是對法律的蔑視。我很高興現(xiàn)在數(shù)據(jù)已經公開,以揭示問題的嚴重性,”他在接受THE CITY新聞網(wǎng)站采訪時如此表示。鑒于近一半紐約市居民在家中使用非英語語言,這一問題的影響尤為深遠。
LASS計劃最初是對2008年時任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的一項行政命令的回應,而地方法律第30條則于2017年通過,旨在進一步提升語言無障礙標準。然而,盡管有這些法規(guī)的存在,但合規(guī)情況卻仍然堪憂。審計長辦公室自2017年以來持續(xù)進行審計,但往往發(fā)現(xiàn)機構“總體合規(guī)”,這與秘密購物者所揭露的服務巨大差距形成了鮮明對比。
其中,與醫(yī)療相關的場景問題尤為突出。在2023年訪問的衛(wèi)生和精神衛(wèi)生部門站點中,竟有三分之二未能遵守語言服務法律。倡導者們認為,這種不合規(guī)行為給非英語使用者帶來了沉重負擔,常常迫使兒童為父母翻譯敏感的健康信息,這種情況不僅可能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而且極易出錯。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市議員朱莉·王(Julie Won)和桑德拉·翁(Sandra Ung)與卡薩以及來自紐約移民聯(lián)盟的塔娜·瓦格納克(Taina Wagnac)等人士正在積極推動一項社區(qū)計劃。他們提出的“語言正義協(xié)作組織”(Language Justice Collaborative)旨在建立一個由市政府資助的合作社口譯員網(wǎng)絡。盡管該協(xié)作組織的立法已于2022年12月通過,并獲得了380萬美元的初始資金,但它并未被納入市長2024財年的預算中。目前,他們正在努力爭取在2025年預算中獲得資金支持。
“該計劃推動了內部改進,旨在使紐約人無論使用何種語言,都能更便捷地利用城市資源,”市長運營辦公室高級政策顧問弗朗西斯科·納瓦羅(Francisco Navarro)在給THE CITY的電子郵件中如此寫道。然而,調查數(shù)據(jù)卻凸顯了機構間普遍“缺乏意愿”來全面實施必要的語言服務措施。
隨著紐約市持續(xù)成為移民和尋求庇護者的匯聚中心,對完善語言服務計劃的需求顯得愈發(fā)迫切。LASS計劃的調查結果無疑提醒我們,仍需付出巨大努力以確保所有紐約人無論使用何種語言都能獲得他們所需的服務。